近日,83936威尼斯棋牌官方版土建学院“薪火青研”实践团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,对多位获得“全国道德模范”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全国最美志愿者”等荣誉称号的好人和道德模范人物展开深度走访 。
陈军浩: 从“我奉献”到“我收获”的精神觉醒
在红领之家的荣誉陈列室里,实践团成员聆听了陈军浩书记的志愿服务故事。这位曾参与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的领头人,用三十年时间将红领之家从一个人的坚守,发展为一群人的事业。
“最初没人理解,觉得做志愿服务是吃力不讨好。”陈军浩笑着回忆,从组织社区清洁到帮扶特殊群体,他带着团队一点点啃硬骨头。如今,团队累计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,而他最想传递的,是对奉献的重新解读:“‘我奉献、我快乐’的中间,藏着‘我收获’。帮老人买菜时学会的耐心,协调矛盾时练出的智慧,都是一辈子的财富。”这句话让实践团成员深受触动。
米娜瓦尔・艾力:用 “小善” 编织民族团结网
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红石榴团支部里,民族服饰与实践照片相映成趣。辅导员米娜瓦尔・艾力的故事,就藏在这些鲜活的画面里。
“娜姐,我想退学。”几年前,一名少数民族学生的短信让她彻夜难眠。米娜瓦尔立刻想到自己创办的 “米娜民俗工艺店”—— 这个原本用于销售民族地区助农产品的平台,成了困境学生的重生跑道。她安排学生参与电商运营,协调会计、物流专业同学跨学科协作,还帮他申请助学金。如今,这名学生已返乡创业,带动家乡 5 户人家增收。“思政教育不用喊口号”米娜瓦尔指着墙上的合影,“帮同学缝补民族服饰、一起包粽子,这些小事里藏着最动人的团结。”
10余年来,米娜瓦尔·艾力坚守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岗位,创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模式,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、全国三八红旗手、新时代青年先锋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。
张如普:用军装里的初心浇灌 “希望之树”
镇海区的一间老屋里,80岁的张如普翻出泛黄的军旅照片,向实践团讲述他的“助学三十年”。1995年至今,这位退役老兵累计资助138名贫困学生,金额超80万元,而他自己仍住着几十年前的老房子,家具磨得发亮。
“我四年级就辍学放牛,写信都要找班长帮忙。”老人的声音带着哽咽,正是这段经历,让他认定知识能改变命运。1978年在福建部队拉练时,他顶着台风转移群众,天亮才发现自己的被褥全被雨水泡透 —— 这份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,成了他助学的动力。
张如普说:“我多资助一个学生,就像给树浇一勺水。等他们长成枝丫,就能为更多人遮风挡雨。”如今,他资助的学生里,有人成了乡村教师,有人当起了医生,“他们回来看我,说要把这份爱传下去,这就是我最骄傲的事。”
信继红:用责任书写 “平凡中的伟大”
“她好好跟我过日子,出事了我哪能撒手?”面对实践团的提问,信继红的语气平淡,却藏着22年的风雨。
2002年,妻子邹维侠因车祸高位截瘫,这个普通家庭的天仿佛塌了。“最难的时候,兜里只剩5块钱,买了两个馒头,先给妻子递一个。”但他从没想过放弃,“孩子还小,这个家不能散。”
当提及获得“中国好人”称号时,信继红连连摆手:“我只是做了丈夫该做的事。坚持不住的时候,想想家人,就有了劲儿。”这份对家庭的坚守也让信继红收获了幸福。如今儿子公派法国留学后,成为中科大博士后;女儿也考上师范大学,立志当一名乡村教师。当听到孩子说“爸,我们长大了养你” 信继红的眼眶有些湿润。
王勇:用听诊器传递医者的道德温度
象山县新桥镇的义诊现场,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勇正耐心给老人量血压。这个每月雷打不动的 “半天约定”,他已经坚持了4年。
“基层老百姓太缺医生了。”王勇坦言,曾见过太多因延误治疗而中风、心梗的患者,“如果能早一点干预,很多悲剧可以避免。” 于是,他每月自驾两小时下乡坐诊,从讲解 “少盐多醋” 的饮食细节,到指导高血压患者用药,连休息时间都被分割成一个个咨询时段。
“王医生比亲人还贴心!” 一位村民举着药盒说,“他不光开方子,还教我怎么跳广场舞降血压,现在指标稳多了。”而让王勇觉得值得是看到村民们疾病预防意识的提升。在他看来,医德不是抽象的词:“患者把命交托给你,你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。”从急诊手术台到乡间诊室,他用近 20 年的坚守证明:医者的道德,就藏在每一次耐心问诊、每一句细心叮嘱里。
马国军:30年6次跳水,见义勇为是本能
余姚市临山镇的永益书院里,阳光透过窗棂落在“中国好人”的奖状上。1967年出生的马国军,在这里讲述着他与水的故事。
“扑通!”2022年寒冬,听到呼救的他扔下电动车,纵身跳进冰冷的河水。棉衣吸水后变得沉重,河岸又陡又滑,他奋力托举着挣扎的男孩,在群众帮助下才将孩子抱上岸,随后跪地做急救 —— 这是他30年来第6次救人。
如今,他修复的百年书院成了道德课堂,墙上贴满救人的新闻报道。“我给孩子们讲这些事,不是想当榜样,是想告诉他们:遇到别人有难,别怕,伸手帮一把。”这份刻进骨子里的勇敢,让实践团成员明白:见义勇为从不是超人的专利,而是普通人心中最朴素的善良。
丁鹏:用坚守唤醒 “神话之鸟” 的生机
象山县的荒岛上,丁鹏正记录中华凤头燕鸥的活动轨迹。这个被称为“神话之鸟”的物种,曾因濒临灭绝被写入濒危名录,如今在他的守护下,种群数量从37只增至109只。
“刚上岛时,连淡水都要省着用。”丁鹏回忆,2013年接手保护工作时,岛上没有空调,夏季帐篷里温度高达 40℃,冬季寒风能吹透棉衣。渔民的不理解更让他头疼:“他们觉得‘管鸟’耽误捕鱼,甚至恶语相向。”但他从未放弃:“这鸟是海洋生态的晴雨表,它们在,鱼虾就多,渔民的收成也会好。”他带着团队捡鸟蛋、做监测,还创新引入志愿者模式,让保护工作众人拾柴。如今,舟山、温州等地都效仿他的模式,更多“神话之鸟”得以展翅。丁鹏说:“有时候也想过走,但看到幼鸟破壳的瞬间,所有辛苦都烟消云散。”
杜莹:用画笔让国宝 “活” 起来,让道德 “潮” 起来
“青铜器上的纹路像不像贪吃的小怪兽?”在《漫画国宝》的创作工作室里,杜莹正给孩子们讲解文物故事。这个用动漫传播传统文化的创作者,让冰冷的国宝成了网红。
她说“传统文化不该是‘老古董’,传承文化精神要懂年轻人的语言,把好的内容做成短视频、漫画,让他们觉得‘酷’,才会愿意学。”如今,她的团队已走进50多所乡村99499威尼斯金沙,用趣味故事播撒文化种子,她说“看到孩子说我想当文物保护员,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。”她还创作全国桂冠童书《漫话国宝》等54部优秀图书,合作推出文创产品300余件,让海内外读者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。本人获得“浙江好人”“浙江省三育人先进个人”等多项荣誉。
朱宇杰:让每颗星星都有发光的机会
宁波市第九医院的康复室里,朱宇杰正陪着残障青年练习手工。他成立了宁波首个脊髓损伤者生活重建、职业重建基地——“恰如家”从无到有,从有到优,被国务院授予全国“残疾人之家”荣誉称号。朱宇杰本人也获得“浙江省助残先进个人”“浙江好人”“浙江工匠”等荣誉。“多年前,我见一位残障朋友困在家里,眼神里的渴望让我很难受。”于是,他耗时半年对接文创企业,帮有手工技能的残障人士开起网店;组建就业陪伴小组,教他们写简历、练面试 —— 至今已帮超百名残障人士找到工作。
他常对青年说:“助残不是施舍,是平等的尊重。帮邻居取份快递,参与一次宣传,都是在传承善意。”
竺士杰:用“五心”精神诠释劳动的道德底色
北仑港的桥吊操作室里,全国劳动模范竺士杰演示着“穿针引线”般的绝技 —— 在几十米高空,将吊具精准对接集装箱上两厘米的接口。这个被称为桥吊状元的工匠,用“五心”理念诠释着劳动的意义。
“初心是入行时干一行爱一行的劲,匠心是把操作练到极致的痴,创心是发明竺士杰操作法的勇,师心是带徒弟时倾囊相授的诚,诗心是在枯燥工作中找乐趣的达。”他笑着说,“刚入行时吊具总晃动,练到手上磨出血泡,才明白过硬的本领是逼出来的。”如今,他的操作法让效率提升30%,还培养出20多名技术能手。“青年要敢跳出舒适圈,把平凡事做到极致,就是不平凡。”这是竺士杰对青年学生的寄语。
从红领之家的奉献到永益书院的勇敢,从海岛守鸟人的坚守到助残搭桥人的温暖,“薪火青研”实践团的寻访之路,也是一场青年与榜样的精神对话。此次采访活动不仅让“薪火青研”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接触到这些道德模范,更让他们深刻领悟到文明建设就在身边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文明的传播者和践行者。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,将以这些道德模范为榜样,把他们的精神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积极投身社会实践,为推动社会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。
该校土建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,希望通过此次“薪火青研”实践团的采访活动,能够在校园内掀起学习道德模范、争当文明使者的热潮,引导更多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,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内外绚烂绽放。后续,学院还将组织一系列学习和宣传活动,将道德模范的故事和精神传递给更多人,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注入青春力量。(通讯员:吴启富)